|
【养生】盲人陶艺廖建明:盲人陶艺 养生陶醉 |
【yangsheng】2014-9-23发表: 盲人陶艺廖建明:盲人陶艺 养生陶醉 盲人还能玩陶?很多人都感到不可理喻,没有视觉的人却要从事视觉艺术,能有什么样的效果呢,是在挑战自己还是做秀呢?生命最值得珍惜的地方,是它的不可预知性,一个清华毕业的男孩,正踌躇满志要实现自己 盲人陶艺廖建明:盲人陶艺 养生陶醉盲人还能玩陶?很多人都感到不可理喻,没有视觉的人却要从事视觉艺术,能有什么样的效果呢,是在挑战自己还是做秀呢? 生命最值得珍惜的地方,是它的不可预知性,一个清华毕业的男孩,正踌躇满志要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时,遭遇了眼疾的变故,近20年后,男孩成为了男人,经历了岁月的风霜,沉淀了他的艺术梦想,正在艺术之路上形成自己独特的“道”。 没有视觉的指引,只凭手的运动轨迹与心灵的感应,这个盲人创作着,最初的作品都是生涩的,也没有所谓的“道”。一切只是因为不想放弃,一切只是因为当泥土在握的时候,仿佛回到青涩的学生时代,那些让青春放飞的日子……对于别人来说,生活是在继续的,日子总是会增添些许新的印记,而他却总是在回忆里寻找自己,泥土是现实与回忆的载体,让他喜欢,让他沉寂。但是他又有多少次黯然神伤,因为泥土脱离了他的掌控,时常断裂,瘫塌,碎裂,一如他无法前进的人生。“啊……我还能做什么,我还会做什么?” 不! 他要战胜自己!泥土成了被征服的对象,他一次次,一遍遍,一回回,一天天的与它对战,那样的任性,不可理喻,遭来家人和朋友的质疑——你需要的是挣钱生活,整天摆弄那玩意干啥? 他无语,却坚持。终于,泥土有了温度,仿似与他有了情感,开始在他的手下慢慢的平铺宽度,伸展高度,他做出了失明后第一件作品,用他的名字篆体修饰的笔筒。 世界已对他关上了门,没有了色彩,但却在别处开了窗。按摩这一技之长让他失明后接触到最多的是人。人的面孔应该是他最想认知的吧,但他只能通过触摸与交谈,去感受这个人的高矮胖瘦、性格。再怎样,他都拼凑不出一个完整清晰的他没见过的面孔。于是,他创作了面具系列,把他感受到的一切在面具上展示,或者柔美,或者狰狞,或者阴险,或者矛盾。 古老的东方,是个神秘的国度,有着丰富而令人着迷的图腾与祭祀文化。对于自然与生命中无法用科学解说的现象,人们便寄托于此。他用湘西印象中“傩”的文化,组合成一套作品,伟岸的是父亲,强壮的大儿,形体小的是家中的宠儿,而母亲呢,怎样体现她的柔美与细腻呢?材质上,他用景德镇瓷土,而釉色上选用了纯净的天蓝,立时有了玉的圆润,如水的女性质感,原来一切都在大自然中存在的,只是我们要如何去选择使用罢了。 玛雅文化,同样古老而神秘。泥条盘筑是最简单的成型方法,但有时术的拙,并不一定就无法表达道的内涵。他用简单的泥条盘筑法,镶嵌进他的理念与思考——古老而巨大的一双慧眼,仿佛从前世洞察着今生,神秘而有力量。 一团普通的泥,在不同年龄人的视界与心灵里,可以有相当丰富并且可贵的想像力。自由地玩着湿润的泥土,随意地糊泥、用力敲打泥巴、捏塑泥块,无疑是好玩和快乐的,而人类的创造力多半就是在轻松快乐的瞬间里发现和培养的,在这样的活动中,无意识的认识自己,这是对自我认识和肯定的很重要的决定性的第一步,它可以让人自信,乐观。陶艺是手、眼、脑协调互动的实践课程,做广播体操是活动筋骨,做陶艺是给头脑做体操,活跃思维,打开心灵,启迪慧眼,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,这是生命之乐,是高层次的享受!通过自己动手,通过对比与观察,再动手,再观察,不断的重复与操作中,可以发现并欣赏到艺术的美,开发智力,发展感知力、观察力和创造力。 “技艺有型修规矩,创意无限抒感悟”,这才是陶艺创作带给他的无限快乐!十多年的盲态创作,让他的生命如此丰富而有力量,身心得到极大的愉悦与濡养,他要把这份快乐传播,即将创立的“养·陶工作室”就是他的传播平台。 “画由胸出,法自己立,笔墨当随时代,我自用我法”!中国清初画家石涛的表述用在他这里再恰当不过了,这时候作品不仅仅是一件陶器,而是他精神的载体,是心与手的融合,称之为“心灵陶”!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,即使在人类的孪生胎儿中,也会有细微差别。每个人都有他的存在价值,有权发出自己的声音,我们不妨借助泥与火的洗礼,彰显个性,展示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,用陶艺抒写人生每一步都无法复制的痕迹。 养生yangsheng相关"盲人陶艺廖建明:盲人陶艺 养生陶醉"就介绍到这里,如果对于养生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,谢谢对养生yangsheng的支持,对于盲人陶艺廖建明:盲人陶艺 养生陶醉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。 (【yangsheng】更新:2014/9/23 0:51:38)
|